新安药学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合理用药 - 用药常识

用药常识

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的注意事项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4-02-20 21:30:51 浏览次数:

    众所周知,血脂异常是“缺血性心血管病”(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的危险因素之一。治疗血脂异常,无论对缺血性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均可获益。作为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类降脂药物,他汀类药物是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此类药物通过竞争性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限速酶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阻断细胞内羟甲戊酸代谢途径,使细胞内胆固醇合成减少,从而反馈性刺激细胞膜表面(主要为肝细胞) 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 受体数量和活性增加、使血清胆固醇清除增加、水平降低[1]。该类药物已是冠心病防治中循证医学证据最充分的降脂药,目前已成为冠心病二级预防的基石。随着他汀类药物的广泛应用,其安全性也日益受到关注。 

    他汀类降脂药的不良反应[2]主要表现为:①消化系统,如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肝功能异常等。②皮肤及附件损害,如皮疹、瘙痒、斑丘疹、脱发等。③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头痛、头晕、眩晕、失眠、视觉异常、嗜睡等。④肌肉骨骼系统,如肌肉疼痛、横纹肌溶解、肌酸磷酸激酶升高、关节痛等。⑤全身性损害,如无力、过敏样反应、发热等。⑥血液系统,如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其中最严重的不良反应是肌病和无症状性肝脏转氨酶升高。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显示,他汀类药物发生药物相互作用最常见的是肌损伤。他汀类药物相关性肌损伤归纳为他汀性肌病,肌痛,肌炎,横纹肌溶解以上4种[2],其中横纹肌溶解多由于药物相互作用所致。

    必须提醒注意的是,凡是肝病者及氨基转移酶升高者禁用他汀类降脂药。服用该类药物的起始剂量不宜过大,一般应从小剂量开始,在服用一段时间后无不良反应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剂量,递增剂量不宜超过说明书规定的标准。当血脂降至正常水平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寻求最小的有效剂量,以维持疗效。在开始使用该类药物后应注意观察随访,密切观察患者身体反应,如询问有无肌无力或肌痛、压痛、暗色尿等横纹肌溶解症状以及肝区不适、乏力等肝损害症状,应立即停药。另用药期间定期监测血磷肌酸酶及肝功能水平,若前者超过正常上限10倍、后者超过正常上限3倍,则应暂时停用该药。

    服用他汀类降脂药还有一些注意事项:①不宜与贝特类降甘油三酯药如吉非贝齐等合用,以免诱发肌病和横纹肌溶解症;②不宜与大环内酯类药(如红霉素、克拉霉素)、抗真菌类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及免疫抑制剂(环孢素)并用,以免诱发不良反应;③不宜与柚汁同服。柚汁中含有一种活性物质,与他汀类降脂药同服,可使血药浓度升高20~30倍,从而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④不宜与维生素C、E及胡萝卜素合用,以免其削弱他汀类降脂药、提升高密度脂蛋白的能力。⑤特殊人群。他汀类药物的肌肉毒性好发于高龄(尤其大于80岁) 患者(女性多见)、体型瘦弱、多系统疾病(如慢性肾功能不全,尤其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肾功能不全)、合用多种药物、围手术期、大量酗酒者。

    他汀类药物自问世以来,因其对原发性高脂血症的疗效显著,明显降低了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虽有以上不良反应,但加强临床用药监护,恰当用药,仍为好的降脂良药。

 

参考文献

[1] 张国密.对他汀类降脂药的不良反应的防治[J].工企医刊.2013(3):272-274

[2] 丁荣晶.抗抑郁药与他汀类降脂药的相互作用[J].中国新药杂志.2011,20(15):1415-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