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原创 发布时间:2014-04-14 16:00:56 浏览次数:
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都只有一次,我们医务工作者,正是每个人这仅有的一次生命的守护者。当我们疲惫的从急诊室里将脱离危险的患者推出来时,当我们黯然的陪着家属送走离开人世的亲人时,又当我们欣喜的将新生婴儿送进妈妈怀里时,这份守护生命的职责,会一直在我们内心,散发着无穷的正能量。
无论病人是在门诊,在取药,在手术室,还是在病房,只要是在医院里,他们都是内心最脆弱的群体,这种紧张,无助,彷徨,自晦的感觉相信生过病的人都能体会到,将心比心,我们医务工作者,是否能够用我们一贯拥有的正能量,将这份脆弱呵护得当,在医院大环境下,形成和谐温馨的医患关系呢。
从事药剂师工作几年时间,切身感受我们医务工作者和患者之间在处理关系时所发生的故事,其中有温情,也有争吵,有欢笑,也有泪水。我们每天的工作就是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和他们交流,为他们解忧。怎样处理和患者及家属的关系,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根据自己工作经历,总结一些小方法,希望在提升自我工作修养的同时,也能为大家提供些许参考,为促进和谐医疗环境尽自己一份微小的力量。
与人为善
医学是一门严肃的学科,医院也需要严谨扎实的学术基础才能得到患者的信任,而同时我们还需要以人为本的医疗服务,才能消除患者和医务工作者之间因为这份严肃而产生的距离感。患者本身就是在心情和身体状况很低落的时候来到医院,怀着忐忑的心情来见医生,我们首要做的,不是增加患者的紧张情绪,也不能营造一个孤立无助的看病环境,一张和蔼的脸,一双温暖的手,一句关切的话,远胜过古板的病例陈述,和事不关己的身体指标检查。在患者走进医院的那一刻起,让他感受到这里不是给自己身体判刑的冰冷监狱,而是呵护自己身体好转如初的大家庭。
懂得倾听
患者在看病过程中,脑海里出现频率最多的话,就是“我需要帮助”。在哪里挂号,到哪里交钱,看病的科室在几楼,哪位医生医术最高,化验单什么时候取,处方上写的什么药,怎么办住院手续,复诊如何预约,等等这些在我们看来都是医院里最常见的问题,几乎每位患者都存在这样的一堆问题,但恰恰是因为常见,我们才忽略了这些问题对于每位不同患者的重要性。每天医院来来往往的患者不计其数,使得我们习惯性的把患者看成一个群体,而不是单个人,我们熟练的知晓整个看病过程中患者会提到的所有问题,我们甚至不用问患者问题就能回答他们想要知道的答案,直到我们很惯性的认为所有来看病的患者都应该知道这些答案,最终选择了不去理睬。倾听很重要,因为我们看待生命的态度应该是具体到每个人,而不是一个群体。
学会沟通
患者喜欢话多的医生,医生不喜欢问题多的患者,于是在沟通上会产生隔阂,隔阂进而产生矛盾。当然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患者出于自身身体状况考虑,希望我们医务工作者能在病情上给多一些解答的同时,还想得到其他健康问题的建议。另一方面,我们希望患者提供最主要的症状信息,以便能够很快很有效的分析出病情的治疗方案。因此,我们还是可以从患者需要得到帮助这一点出发,和患者共同协商相互交流的梯次,让患者理清问诊的头绪,用我们的专业知识,给患者提供思路,哪些是和病情相关的症状问题,哪些是和健康相关的防治问题;向患者提供治疗方案的同时,也能为患者建议一些养生之道。
培养耐性
有人说医务工作有时是一份很枯燥的职业,虽然每天面对不同的病患,但总体来说每天都在重复的做一些事,重复的说一些话,天长日久,便消磨掉了对医务工作的热情,也消磨掉了对单个病患及家属的耐性。在我看来,不能如此片面的看待医务工作这份职业,耐性是我们和患者沟通的基础,耐性并不是拿出来给外界炫耀的资本,而是我们本身就具有的职业素养,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保持我们的素养不丢失,不削弱的同时,通过逐年积累的工作阅历进而不断的完善。
传递温馨
温暖一颗心,需要一颗,甚至很多颗更加温暖的心。用我们的温馨来感动患者,看似微不足道,但形成的效应就像一滴滴水点进水面激起的波纹,会慢慢扩大,患者感受到这份温馨,也能够回报更多的温馨。正能量需要我们每个人都参与进来进行传递,有了所有人的努力,我们的温馨才能送达到每个人的心中。
其实在我看来,医务工作者、患者和患者家属,在医院这里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要把患者的病看好。从这一点出发,我们不难解开医患关系的心结,那就是在看病过程中相互的包容,在看病情绪上相互的宽容,还有在医学技术问题上相互的理解。当然医务工作者不能代表患者方面完全处理好这种心结,但是我们可以从自身做起,试着站在患者和患者家属的角度,以实际行动来传递正能量,促进和患者及其家属之间的和谐关系。
(程序/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