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药学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药学科研

药学科研

我国学者建立中药品质整合评价方法——效应成分指数

文章来源:综合编辑 发布时间:2017-05-15 16:54:00 浏览次数: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站报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274026)等资助下,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二医院全军中医药研究所肖小河研究员团队创建了中药品质整合评价方法——效应成分指数(Effect Constituents Index,ECI)。相关研究成果以“An activity-calibrated chemical standardization approach for quality evaluation of Salvia miltiorrhiza Bge.”(一种基于活性校正化学标准化方法的丹参质量评价)和“Toxic Constituents Index: A Toxicity-Calibrated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Approach for the Precise Toxicity Prediction of the Hypertoxic Phytomedicine—Aconite”(毒性成分指数:一种基于毒性校正定量评价方法的剧毒植物药乌头毒性精准预测)为题分别于2017年1月17日和2016年6月17日发表在RSC Advances和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上。论文链接分别是:http://pubs.rsc.org/en/content/articlelanding/2017/ra/c6ra26281c,http://journal.frontiersin.org/article/10.3389/fphar.2016.00164/full。该成果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ZL2015103242204)。同时,中药效应成分指数作为关键技术方法之一,被纳入2017年4月颁发的中华中医药学会团体标准《中药品质评价方法指南》。

中药品质评价一直是制约中药现代化发展的瓶颈问题。目前常规中药品质评价方法和标准多局限于指标性成分检测和一般感官评价,与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关联性不强,难以客观地评价中药的品质优劣并指导临床科学合理用药。 为此,研究团队经过多年探索,在首创的中药药效组分敲出敲入辨识模式(Constitute Knock-out & Knock-in of TCM)基础上,创建了基于生物效价加权的中药多组分综合量化评价方法——效应成分指数,研制出丹参活血成分指数、大黄泻下成分指数、黄连抗菌成分指数、附子强心效应成分指数和毒性成分指数,构建了基于效应成分指数的中药品质-功效-用法用量关联调控的科学机制。

中药效应成分指数融合化学成分检测的准确性与生物评价关联药效和安全性的技术优势,实现了通过化学成分检测即可评价中药的药效品质,大大增强了中药品质生物评价的可及性和普适性,同时解决了不同成分对中药品质整体药效贡献度的评价难题,克服了中药品质评价指标“碎片化”现象。中药效应成分指数的研制及推广应用,将为临床中药实现辨质用药、优质优价和科学监管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