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药学
微信公众号

当前位置:首页 - 科研教学 - 药学科研

药学科研

我国学者在垂体泌乳素腺瘤药物治疗机制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文章来源:综合编辑 发布时间:2017-11-22 11:08:30 浏览次数:

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网站报道,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81271523,81471392,81671371)等资助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神经外科吴哲褒教授与美国麻省总医院神经内分泌研究室张迅副教授合作,在垂体泌乳素腺瘤药物治疗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该研究成果先后以“Activation of DRD5 (Dopamine Receptor D5) Inhibits Tumor Growth by Autophagic Cell Death”(激活多巴胺5型受体通过自噬性细胞死亡抑制肿瘤生长)和“Pituitary Tumor Suppression by Combination of Cabergoline and Chloroquine”(氯喹和卡麦角林合用抑制垂体瘤)为题,于2017年8月3日和2017年10月1日在Autophagy(《自噬》)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上发表。

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是垂体泌乳素腺瘤的一线治疗选择,包括卡麦角林、溴隐亭等。75%-90%的患者对药物治疗敏感,10%-25%的病例则会出现耐药。以往机制研究认为卡麦角林通过激动多巴胺2型受体(DRD2)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肿瘤细胞表面D2R的表达量决定药物治疗的效果。该团队的研究发现,卡麦角林通过激活多巴胺5型受体(DRD5),抑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1)诱导活性氧簇(ROS)产生,从而抑制AKT-mTOR信号通路以及下游p-EIF4EBP1,诱导自噬发生;但同时,卡麦角林抑制溶酶体功能,使得pH值更酸,导致溶酶体不能正常工作,阻滞了自噬潮,最终导致自噬性依赖的细胞死亡。课题组进一步研究发现,DRD5激动剂SKF83959能够抑制垂体瘤原代肿瘤细胞的生长,且抑制效率与DRD5的表达量相关。课题组还发现DRD5在恶性肿瘤中存在广泛表达,其激动剂对胶质瘤、肠癌以及胃癌细胞存在普遍的肿瘤抑制效果。该研究拓宽DRD5激动剂的应用范围。

基于对卡麦角林药物作用机制的全新发现,课题组设想自噬抑制剂是否协同卡麦角林的治疗效果。氯喹作为自噬溶酶体降解抑制剂,已广泛参与众多化疗药物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化疗增敏效果。该课题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氯喹协助卡麦角林阻滞自噬潮,激活p62/caspase 8/LC3-II复合体诱导细胞凋亡。氯喹与卡麦角林合用能降低卡麦角林有效治疗剂量,且能逆转耐药。两者合用对恶性肿瘤,如胃癌、肝癌、直肠癌等,也有普遍的抑制作用。

该研究刷新对卡麦角林药物作用机制的认识,DRD5有望成为新的治疗靶点。氯喹与卡麦角林合用有望逆转耐药的泌乳素瘤,解决困惑已久的临床难题。